殡葬新闻

风水常识

联系方式

公司地址:汉中东大街北侧8号4楼0407
公司电话:2210426 2219386
玉皇山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7380号

新闻法规

在殡仪馆插花的女人
发布日期:2024-04-13 14:32:17 来源: 点击次数:0
我国自古以来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,与死亡有关的职业也普遍受到偏见。曾做过殡葬花艺设计师的茉莉以及她的同行们,是最直观感受到中国人生命观变化的一群人。茉莉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死亡的另外角度:在死亡到来之前,更热爱生活、珍惜生活。

——1——
女儿患病后,她意外入行
茉莉起初会做梦,梦里都是逝者的脸,那时她刚成为殡葬花艺设计师不久,是鲜花铺棺对她的影响。
铺棺是殡葬花艺师的职业术语,指的是在逝者整容化妆之后、告别会之前,花艺师用鲜花花瓣铺满遗体,再用造型花艺装饰头脸、脚等局部位置,目的是在遗体告别时,逝者的遗容看起来更洁净、柔和,帮助家属缓解死亡带来的恐惧和悲伤,也让他们记住亲人的最后一眼是温暖的,而非阴森的。
在这个工作中,茉莉和她的同事需要与逝者脸对脸。刚开始接触遗体时茉莉会害怕,做了几次噩梦后,她想到解决恐惧的办法:先用一块洁净的白手帕轻轻盖住逝者的脸,等整台花做完,把逝者推入告别厅之前,再把手帕揭走。后来,这个做法在鲜花组延续下来,成了他们通用的作业习惯,也帮助后来入职的新人完成心理缓冲,更好地融入工作。
与科班毕业的从业者不同,茉莉是中途转行的。她对遗体从害怕到敬重、悲悯,对家属从同情到共情、关怀,对死亡从焦虑、恐惧到豁达,都是在送别一个又一个逝者的过程中逐渐改变的。
茉莉从事和离开殡葬工作,都和女儿患病有关。2014年,茉莉6岁的小女儿患上一种罕见的儿童肿瘤,因为十分少见,所以初次发病被误诊。术后不久,女儿病情复发,且急速恶化,她不得已辞去银行工作,带着女儿辗转全国求医、不断试错,个中苦痛非亲历者难以想象。
确诊通知姗姗来迟,女儿的最佳治疗期也被耽误。二次手术、复杂的联合治疗方案、放化疗、五年生存率……她一点点消化着这些专业知识,一项项学着护理女儿,日复一日地咬牙坚持。
等女儿病情暂时稳定,两年已经过去了。茉莉来不及喘口气,就又要重新求职,为后续治疗筹钱。一个朋友介绍机会给她:“殡葬花艺师目前在我国还是蛮新的职业,行业成熟,人才不饱和,收入也不错,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和逝者打交道。”
她几乎没有犹豫就接受了。境遇至此,哪里还轮到她考虑敢不敢,为了女儿,哪怕前路可怖,她也得坚持。
现代殡仪馆当然毫不可怖,工作环境宽敞明亮,灯光温柔,绿植到处可见,音乐如溪水轻轻流泻,这样的环境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天堂。
而这也正是现代殡葬理念的一部分:将死亡教育和情感关怀融入整个殡葬过程,通过多种设计冲淡死亡带来的阴影、恐惧和哀伤。茉莉所从事的殡葬花艺设计及制作,就是其中一个环节。
从职业培训开始,她渐渐触碰到一个与外界传言全然不同的世界。

——2——
在告别会上,她看到爱联结起生死的桥梁

中国内地的殡仪馆,2015年左右陆续开始由鲜花替换纸钱。“我们做的更多的,是帮家属减轻哀痛,而不是去放大和强调他们的哀痛。”这是茉莉在2016年参加花艺培训班时最直观的感受。
在培训班,不仅是学习插花设计和制作,更大一部分是学习殡葬服务和人文关怀。
随着学习深入,茉莉慢慢从设计中感受到:葬礼花不是只能传递死亡,它也可以和婚礼花、生日花、约会花一样,去传递温暖的情感,表达对生命的安慰和祝福。
茉莉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插花设计,而是学会为谁设计、为何要这样设计。“人的死亡和鲜花开败本质上其实一样,都是生命自然凋零的过程。如果我能尽自己的力量,送每一位离世的人优雅庄严地归去,让逝者安息,予生者坚强,这就是很有价值的工作。”她说。
正式上班第一天,茉莉参加了一场陌生人的葬礼。她把自己从工作身份中抽离出来,站到家属的告别队伍中去感受他们的哀痛。她说:“工作人员不一定非得把所有逝者都当成亲人,事实上我们也做不到。但是一定要有悲悯心,去尽全力共情和理解家属的感受,尊重和敬畏生命,我们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。”后来团队每次招聘新人进来,她都会带他们这样参与一次。
殡葬花艺项目繁多,包括拜台、棺围、铺棺花、祭奠台花、地板花、花圈、花篮、胸花、腕花、手捧花、墓碑花、灵车花等等,不同家庭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的多少,有的还会更换指定的花材种类、颜色、数量,或者增加各种细节要求。
茉莉和她的鲜花组需要根据这些细微要求做出设计和制作调整。而他们从沟通家属、设计,到调配花材、制作完成,只有1~2天。
茉莉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是“0失误”,工作单上的逝者姓名、年龄、布置要求,都要经过多层审查核对。她说:“偶尔一次工作失误不会给我们自己带来重大影响,可是却会给家属造成永远无法补救的遗憾甚至伤痛,因为一个人的葬礼一生只有一次。”
有一次,他们送一个年轻女孩的遗体去告别厅,女孩的父亲,整个人钉在棺材边,就那么久久地盯着女儿的脸,一动不动,要把女儿最后的容貌刻到脑海里去。很久以后提到这个场景,茉莉都会泪湿眼眶。她也无比欣慰,他们做的鲜花铺棺让那位父亲最后记住的,是女儿躺在最爱的鲜花丛中,安详、美丽的样子。
见得多了,她的设计逐渐有了灵魂,她不再参照老师的造型,能自己做原创了。
2017年4 月11 日,茉莉在去机场接人的途中接到一个工作任务:我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落葬仪式,12日早上在殡仪馆墓地举行,鲜花组常规配合。
茉莉感佩于这位艺术家对电影一生的坚守,她想为他做点什么,即使家属没有特殊设计要求。《百鸟朝凤》从她脑海中跳出来。她问团队小伙伴:“你们看过吴天明的遗作《百鸟朝凤》吗?”大家都答没有。“那就现在看吧,我们要理解他的精神。”几人在车上用手机看了一路电影,然后讨论定下了“百鸟朝凤”主题的墓碑花设计。
回到馆里已是晚上九点多,团队快速分工,连夜执行。凌晨的花卉市场,他们一家一家去敲门,找到花材直接拉去现场,在墓园里就地工作起来。
早晨,家属到来时,一只由白菊、蝴蝶兰、粉掌、白玫、散尾葵等精心制作成的凤凰呈现在晨光中,另一侧的天堂鸟花头一致朝向凤凰,在凤凰与天堂鸟中间供奉着一只唢呐,与胶片形状的墓碑静静地呼应着。这是茉莉和她的团队用花艺设计师的语言,对老艺术家表达最高的敬仰和最深的告慰。家属深受感动,特地来鲜花组郑重致谢。这个设计后来也成为全行业知名案例。
同年,一位民间义务救援队的队长,在秦岭搜救驴友时踩到暗冰,不幸身亡。茉莉被他的事迹感动,用白菊制作积雪,绿植制作青山,为他的追悼会设计了一座花艺“秦岭”,表达他对被救家庭恩重如山,也赞颂他的精神像青山一样万古长存。这个设计后来也在业内广泛流传。
不管是谁,茉莉都同样用心设计。因公殉职的警察,她用红玫瑰制作成党旗;生前爱画画的女孩,她和团队构思了一个“花中有画,画中有花”的设计,把逝者的绘画作品做成纪念台供家属凭吊……
茉莉还参加了很多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,高速公路车祸、天然气爆炸、山体塌方等事故后,她和她的鲜花组都要和殡仪馆其他岗位的同事共同赶赴医院,加班制作灵堂。

从业这些年,她用手中的鲜花送别上万名逝者,收获过数不清的感谢,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,个人的生命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。


——3——

我们需要学会告别,不避谈死亡

茉莉也有不少遗憾。她见过一个7岁的小孩,在网上玩自杀游戏,被教唆自杀身亡,留下一对悲痛欲绝的父母。
这让她思考:如何在服务家属之外,把死亡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?她觉得,死亡是永恒存在的,并不会因为我们避讳不谈而消失。当死亡充满神秘,对死的恐惧和焦虑就会一直抓住我们,如果对死亡一无所知,或许就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所以她每年都参与举办殡仪馆清明公众开放日活动,意在对公众进行生命教育。
茉莉发现,近几年来参加殡仪馆公众开放日的人,以大学生居多。她能明显感觉到90后对待死亡的态度正在变得松弛,他们更能接受生命自然凋落的过程,不再避讳谈论死亡。
有时团队年轻同事做出好看的造型花,会彼此开玩笑“这款好看,将来用这款替我铺棺”,他们谈起自己的职业时也大大方方,有职业自豪感。
茉莉觉得他们很幸运,赶上了好时代,十几二十年前的殡葬业并不是这样。馆里一位从业很久的前辈说,早些年在社交场合,别人一听她的职业,伸出一半的手立刻半途收回,嫌弃明明白白写在脸上,毫不遮掩。现在的年轻从业者与陌生人接触时,仍然会遵循不主动与人握手的“行规”,但这更多是出于尊重对方的感受,而不是认为自己的职业晦气。
因为女儿的病情需要她花更多的精力照顾,2019年末,茉莉离开了这个行业,专注陪女儿治疗。
在女儿病情平稳时,她会带女儿看相关题材的绘本、电影,《寻梦环游记》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以及今年的《人生大事》,她们都看过。
年幼的女儿尚在懵懂中,还无法明白这个疾病到底意味着什么。但她的小病友不断离开,再也不出现,敏感的她会本能地抗拒提离开的病友。
那年看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,茉莉借着电影告诉女儿:“未来有一天,我们所有人都会走过这座鲜花桥,去到桥那边的世界。妈妈和你谁先过去,谁就在那边等另一个人,那边也有漂亮的房子和可爱的动物,所以不用害怕,我们一定会在桥的另一边再次相见。”
她始终不知道“第二只靴子”何时落下,但她已计划好,如果老天垂怜,女儿能有幸长大成人,希望她去学殡葬专业,从事殡葬工作。
茉莉曾经梦到过女儿病友多宝的追思会场景,多宝是个9岁的小童星,现场水牌上是她挑选的一张背影照。照片中的小女孩戴着日常的小帽子,抱着自己的毛绒玩具,背对着镜头大步向前走,仿佛平日里的每一次上学、每一次出门逛街、每一次找朋友玩。她挥挥小手说:爸爸妈妈,再见。
上一条: 殡仪馆办丧事不花一分钱,杭州殡仪馆:是真的! 下一条: 大连率先出手,用一年的时间整治殡仪服务领域突出问题